宝宝发烧的原因
一、不明原因的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指的就是由于各种尚不明确的原因引起的发热。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的主要特点就是持续发热在3周以上,同时体温在38度5以上。如果是这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通常医生都会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做各种常规的实验检查的。
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指的就是这种发烧不是由于各种传染病或者一些致病物质或者各种炎症引起的发烧。通常这种发烧是由于人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快,散热过差。
三、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是引起孩子发烧的很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如果治疗这种发烧的话除了要注意高节中枢神经异常引起的发热,同时还要注意是否由其它的感染源引起的发热,很好是做好全身的感染原因的检查才能对症下药。
四、持续性发热:这种发热的很主要特点就是反反复复,发烧的温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当然了对于宝妈们而言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引起孩子的反复发烧很为重要的就是要进行科学的治疗了。当然了我们都不是医生,因此建议如果说你的宝宝出现以上这些反复发烧的问题的话,一定要带其到正规的儿童医院进行治疗。
二、婴儿发烧度数的指标每个宝宝都会有发烧的情况,但因为宝宝的体质不同,宝宝发烧的情况也不同。
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为36度~37度之间,超过37.4度即可认为是发热。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以波动于一定范围。体温在37℃以上就算是发烧。37.5度~38.4度是低烧,38.5度以上就是高烧了。
如果是按直肠温度来算,正常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度~37.5度。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度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度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度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0.3度~0.5度,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度~0.5度。
遇到宝宝发烧的情况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才选用药物降温。平时也应注意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三、宝宝发烧有哪几个阶段呢(1)前驱期 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黏膜可出现克氏斑。
(2)体温上升期 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患儿皮肤有冷感;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幼儿此时可出现惊厥现象。在寒战期间,体温多在38℃以上,并多数在数小时内达到高热极期,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药物反应性发热等,以上为体温骤升者。体温渐升者,指发热初期为低热,数天内由低热逐渐上升达到高热者,称为渐升性发热。渐升者常有前驱症状,多数无寒战现象,但有时可感觉发冷,如不典型的伤寒。有的呈骤升性发热,这可能开始为低热被忽略所致。另外,肺结核等疾病的体温呈渐升性发热。
(3)高温持续期 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但产热并未降低,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此期出现高热可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如肺炎),甚至几周以上(如伤寒)。
(4)体温下降期 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下降的方式,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寒);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四、宝宝发烧后有哪些治疗方式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湿尿布<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小便。
3.常用的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 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中医药降温 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4)人工冬眠疗法 是以药物(氯丙嗪和异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一种降温方法。人工冬眠具有强有力的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能使机体沉睡、降温、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4.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3)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
- 上一篇:小孩胃胀气怎么办
- 下一篇:五个月宝宝三天不拉大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