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肥胖怎么办-脾虚肥胖如何调理-
脾虚肥胖怎么办?脾虚肥胖如何调理?我们都知道,有些人特别的胖,他们胖可不仅仅是吃的多吃的好引起的,有些胖子连喝水都会变胖,怎样减肥都瘦不下来,其实这样的人多半是因为脾虚导致的肥胖,如果脾虚肥胖人想要减肥,那么就要好好的调理脾胃,那么脾虚肥胖怎么办呢?今天小编为您介绍。
一、脾虚肥胖怎么办
现代大多数人“肥胖”的造成原因已经不止是“食而肥”,更多的是因为脾胃失调。肥胖,四肢身体不温,怕冷又怕热,溏便(大便软,不成形),皮肤黄、松弛、暗哑、多油、多斑、没弹性、新陈代谢和消耗减慢、内脏功能衰退、失眠多梦、食欲强、多汗、容易疲倦、懒动、水肿……如果你有以上某几种症状,说明你的脾胃已经出现了问题。
脾胃失调,脏腑机能会出现减弱和衰退,体内水湿运化不畅,水滞留体内就会造成肥胖的现象。因此,要解决肥胖,一定要先健脾益气,保健养胃,否则怎么减肥都会反弹。下面介绍几个脾虚肥胖患者有效的减肥方法。
脾虚肥胖怎么办
1、吃酸
例如乌梅、醋,这是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的很佳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很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酸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一日3餐要早晨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这样有利于人体的消耗,不至于堆积形成脂肪而肥胖。不吃煎炸食品,不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晚上睡觉前1.5~2小时很好不再进食。
3、按压腿部穴位
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4、饭后走一走
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好。餐后是很容易产生毒素的时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时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会积累很多。除了饭后走一走,因为甘味健脾,还可以在吃完饭1小时吃1个水果,帮助健脾、排毒。
5、纠正不良恶习
生活无规律、好吃懒做、不活动、吃饭没规律、暴饮暴食、自暴自弃、没有自信等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养成良好习惯是脾虚肥胖者减肥的首要问题。
二、脾虚肥胖吃什么调理
我们还可以经常服用中医所说的“健脾三宝”,来调理我们的脾胃。
1、山药
山药味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说它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还有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山药与灵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2、莲子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功效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主治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3、芡实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主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三、脾虚肥胖不宜吃什么食物
1、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2、螺蛳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3、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4、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5、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6、牡蛎肉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7、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综上所述,脾胃虚弱的胖子,如果想要减肥,那么就要先把自己的脾胃给调理好,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运动,不要暴饮暴食,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减肥效果,如果不调理脾胃,那么减肥是没用的。
癫痫发作的急救药物儿童癫痫病医院儿童癫痫病医院- 上一篇:月经期能洗头洗澡吗
- 下一篇:尖尾风根的功效与作用